?全自動絲印機印刷時出現印刷圖案凹凸不平的情況,可能由網版、油墨、承印物、設備參數或操作等多方面問題導致。以下是具體的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法:
?

一、網版問題
1. 網版制作精度不足
原因:網版感光膠涂布不均勻、圖文邊緣粗糙,或制版時曝光 / 顯影過度,導致網版開口邊緣不平整。
解決方法:
重新制作高精度網版,確保感光膠涂布均勻(建議使用涂布機),控制曝光時間和顯影壓力。
檢查網版目數是否匹配承印物表面粗糙度(粗糙表面需用低目數網版,細膩表面用高目數)。
2. 網版張力不足
原因:網版張力過低,印刷時網版彈性變形大,導致油墨堆積或漏墨不均勻。
解決方法:
使用張力計檢測網版張力(一般建議張力值:20-35N/cm,具體根據網布材質和圖案精度調整)。
重新繃網,確保張力均勻,必要時更換耐張力更好的網布(如不銹鋼網)。
3. 網版磨損或堵塞
原因:網版多次使用后,網孔磨損變大或被干燥油墨堵塞,導致下墨量不均勻。
解決方法:
定期清潔網版,印刷后及時用專用清洗劑去除殘留油墨(避免干固)。
檢查網版磨損情況,嚴重時更換新網版;局部堵塞可用軟毛刷輕刷或高壓水槍沖洗。
二、油墨問題
1. 油墨粘度不合適
原因:
粘度過高:油墨流動性差,難以均勻通過網版,導致局部堆積或拉毛。
粘度過低:油墨下墨量過大,滲透到承印物凹陷處,形成邊緣模糊或凹凸不平。
解決方法:
使用粘度杯(如察恩杯、斯托默粘度計)測量油墨粘度,根據承印物材質調整:
粗糙表面(如瓦楞紙板):粘度稍低(便于滲透),可添加稀釋劑(按比例)。
光滑表面(如塑料、金屬):粘度稍高(控制下墨量),可添加增稠劑。
攪拌油墨確保均勻,避免局部結塊或分層。
2. 油墨干燥速度過快
原因:油墨在網版上快速干燥,堵塞網孔或形成結塊,導致印刷時斷墨或不均勻。
解決方法:
添加慢干劑(如 retarder)調整干燥速度,或更換適合高速印刷的油墨(如揮發較慢的溶劑型油墨)。
縮短印刷間隔時間,避免網版長時間閑置。
三、承印物問題
1. 承印物表面凹凸不平或材質松軟
原因:如瓦楞紙板、粗糙木材等表面不平整,油墨在凹陷處堆積不足或過量。
解決方法:
印刷前對承印物進行預平整處理(如紙板輕微壓平)。
采用 “兩次印刷法”:先薄印一層填充凹陷,干燥后再正常印刷(適用于深度凹凸表面)。
選擇彈性刮刀或增加刮刀壓力,確保油墨充分填入凹陷處。
2. 承印物靜電吸附
原因:塑料、薄膜等材質易產生靜電,吸附油墨顆粒導致分布不均。
解決方法:
印刷前對承印物進行靜電消除(如離子風機)。
油墨中添加抗靜電劑,或增加環境濕度(濕度控制在 50%-65%)。
四、設備參數與操作問題
1. 刮刀壓力不均勻或角度不當
原因:
壓力過小:油墨無法充分轉移到承印物,凹陷處缺墨。
壓力過大:網版過度變形,油墨被過度擠壓,邊緣擴散形成毛邊。
刮刀角度過大(如大于 75°):下墨量減少,易出現漏印;角度過小(如小于 45°):下墨量過大,易堆積。
解決方法:
調整刮刀壓力(建議從低到高逐步測試),確保油墨均勻轉移,同時觀察網版回彈是否正常。
設定刮刀角度為 45°-60°(根據油墨粘度和承印物調整),高精度印刷可使用電動刮刀自動控制角度。
2. 印刷速度過快或不均勻
原因:速度過快導致油墨來不及填充凹陷處,或刮刀移動不穩定引起下墨量波動。
解決方法:
降低印刷速度(建議 5-15cm/s),確保油墨有足夠時間滲透到承印物表面。
檢查設備傳動系統是否穩定,避免刮刀或網版抖動(如導軌潤滑、齒輪嚙合調整)。
3. 網版與承印物間距(離網距)不當
原因:
間距過大:網版回彈時帶起油墨,導致邊緣模糊或缺墨。
間距過小:網版與承印物貼合過緊,油墨難以轉移,甚至刮傷承印物。
解決方法:
調整離網距(通常為 1-5mm,根據承印物厚度調整),確保印刷后網版能快速脫離承印物,避免拖墨。
厚板印刷或立體圖案可適當增大離網距,提高網版回彈速度。
五、其他常見問題
1. 油墨顆粒粗大或混合不均
原因:油墨未充分攪拌,或含有未溶解的顏料顆粒,導致印刷時堵塞網孔或形成凸起。
解決方法:
印刷前過篩油墨(使用 100-200 目濾網),去除顆粒雜質。
充分攪拌油墨至少 5 分鐘,確保顏料與載體均勻混合。
2. 設備振動或安裝不穩
原因:機器振動導致網版與承印物對位偏移,或刮刀移動軌跡不穩定。
解決方法:
檢查設備地腳螺絲是否固定,必要時加裝減震墊。
定期維護導軌、絲桿等傳動部件,確保運行平穩。
六、應急處理技巧
臨時調整網版:若網版局部磨損,可在背面用透明膠帶修補(僅限緊急情況,長期需更換網版)。
快速測試參數:通過 “階梯刮刀壓力測試” 或 “速度 - 粘度匹配測試”,快速找到最佳印刷參數。
更換簡易工具:若刮刀磨損,可臨時用橡膠板裁剪替代(需確保邊緣平整)。